中科院舉辦2013年度科技創(chuàng)新巡展
| 來源:科學傳播局(籌)【字號:大 中 小】
7月23日上午,“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科技引領未來——中國科學院2013年度科技創(chuàng)新巡展”在中國科學技術館開幕。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白春禮,中國科學技術協(xié)會副主席、書記處書記、黨組副書記程東紅,中科院黨組副書記方新、副秘書長吳建國以及科技部政策法規(guī)司、中國科協(xié)科普部、北京市科委、北京市科協(xié)、中國科技館有關負責人出席開幕式。
白春禮在巡展開幕式上講話。他強調了習近平總書記7月17日在中科院考察工作時提出的“四個率先”要求,指出這為我國和中科院的科技發(fā)展指明了前進方向,對我國科技界、廣大科技工作者是巨大的鼓舞和鞭策。
白春禮指出,中科院正在深入實施“創(chuàng)新2020”,確立了“民主辦院、開放興院、人才強院”的發(fā)展戰(zhàn)略和“出成果、出人才、出思想”的戰(zhàn)略使命,將發(fā)揮科研院所、學部、教育機構“三位一體”組織架構的優(yōu)勢,為經濟社會發(fā)展提供知識基礎和科技支撐。一年多來,一批基礎前沿科學成果脫穎而出,若干重大科技任務成果豐碩,多項科技成果惠及民生。這些成果在推動科學研究內生發(fā)展的同時,也為全面提升公民科學素質提供了重要的科普資源,孕育了熠熠生輝的科學精神。
白春禮指出,提高公民科學素質是中國科學院的重要使命之一,中科院在院部機關科研管理改革的機構調整中,專門設立了科學傳播局(籌),以進一步加強全院的科學傳播工作。希望院屬單位、科研人員、科普工作者群策群力,積極參與科普工作,推動科學研究與科普工作的協(xié)同發(fā)展,助力“中國夢”的實現。
白春禮表示,希望進一步發(fā)揮中科院高端科普資源優(yōu)勢,與中國科協(xié)一起把“中國科學院2013年度科技創(chuàng)新巡展”辦成我國科普活動的重要品牌。
開幕式上,中國科技館館長束為致歡迎詞,中科院上海分院副院長張旭代表成果單位發(fā)言。白春禮、程東紅和方新共同啟動了巡展。
本次展覽是中科院第二屆科技創(chuàng)新年度巡展,內容為中科院取得的基礎前沿科學、重大科技任務、科技轉移轉化3大類21項最新科技進展與成果。其中,基礎前沿科學成果包括大亞灣中微子實驗首次發(fā)現第三種中微子振蕩模式、“量子反?;魻栃毖芯揩@得重大突破、干細胞研究取得重要進展等。重大科技任務成果包括助力完成天宮一號與神舟十號載人交會對接重大任務、成功研發(fā)“蛟龍?zhí)枴笨刂葡到y(tǒng)和聲學系統(tǒng)、正式交付使用“科學”號海洋科學綜合考察船等。科技轉移轉化成果包括如:三萬噸/年稀土異戊橡膠生產技術成功應用,地奧心血康膠囊獲準歐盟注冊上市,抗抑郁、抗腫瘤、抗乙肝病毒等創(chuàng)新型藥物研發(fā)取得新進展等。
展覽由以圖片、互動展品、科普動漫、視頻為主的實體展,以及以網絡、微信、微博等形式綜合呈現的網絡展共同組成,旨在向公眾傳播科學知識、拉近科學與公眾的距離,同時從一個側面展示中國科技事業(yè)的前進步伐。還將配合成果展示,組織“量子反常霍爾效應與無耗散電輸運現象”、“浮空器的發(fā)展及其應用”、“幽靈粒子——中微子探秘”、“遙視大地,感知中華”等“科學講壇”專題科普報告。
中科院有關部門、單位的負責人、科研人員,以及參加中科院有關研究所夏令營的學員、科技小志愿者團隊成員等也出席了展覽開幕式。
本次展覽由中科院主辦,中科院科學傳播局(籌)、中科院國家科學圖書館、中國科學技術館、中科院北京分院、中科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等聯(lián)合承辦,北京地區(qū)的展覽將于8月31日結束,隨后將在中科院有關分院開展為期3個月的巡展。
開幕式現場
白春禮講話
參觀展覽